《普通高中心育与德育整合的策略研究》工作报告

文章来源: 作者:教科室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20日 点击数: [添加收藏]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普通高中心育与德育整合的策略研究》课题工作报告

南通市天星湖中学课题组    执笔 肖德梅

自2011年6月申报以来,本课题组经过四年多的努力,已完成了该课题的预期研究任务,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现将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题认识

普通高中学生属于快速成长中的生理、心理又不够成熟的群体,成长过程中的“行为偏差”往往夹杂着心理问题与品德问题,教育时如果把心理问题当成品德问题来处理,不但纠正不了学生偏差的行为,反而加剧了其心理问题的严重性;如果采用单一的心理矫治或简单的德育手段来解决,效果也不甚理想。于是,课题组萌生了探究心育与德育整合的育人新途径以提高德育效益的新想法。

探索过程中,课题组从基本理论入手,了解心育、德育、互补、整合等基本内涵,理解心育与德育的相互关系,形成心育与德育整合的基本策略。实施过程中,从学生实际出发,首先区分学生问题偏重于心理层面还是道德层面,然后采取心育和德育有机结合的“介入”方法,渐渐地,教师对学生心理辅导能力明显增强,学生的精神面貌大为改善,身心越发健康,学校德育的低效现状明显改观。因此,我们认为心育与德育的整合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很有意义。

二、研究过程

(一)建立健全组织,全力支持研究

组织周密: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我们将课题研究列入学校的德育工作计划,成立了以政教处主任兼课题主持人为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心理辅导室和全校班主任作为研究主体,把研究工作与学校管理工作、班级管理工作紧密联系起来,有丰富的实践机会与研究素材。

制度健全: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建立健全了研究活动制度,总课题组每学期集中活动2-3次,子课题组每月活动1-2次。活动内容包括学习理论、整合资料、调整研究进程、推广阶段成果等。

运作规范:在课题运作过程中,我们把管理决策工作和具体调研工作分别落实到课题主持人和子课题负责人身上。各子课题的研究分工不分家,在收集资料方面,做到资源共享;在研究进展方面,做到整体联动。

管理到位:为了使课题研究实现过程管理、高效管理和科学管理,除了定期集中汇报,研讨,我们还建立了该课题QQ群。就课题概况、课题研究、问题疑惑进行在线研讨,要求参研人员全员参与、即时参与,及时化解研究中遇到的困惑。这样,既便于教师间相互交流、学习,了解他人研究动态,也利于课题组随时调控每位实验教师研究的进度,随时可以进行过程指导。实现了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科学评价,也保证了研究成果的真实可靠。

经费保障:按需投入经费,确保各项研究工作顺利开展。向学校申请划拨专项科研经费0.5万元,用于购买资料、开展活动、奖励先进、出版成果等开支需求。

     (二)分析整合资源,借力助推研究

理论基础深厚:2011年4月,课题组成员就对学校资源进行了分析。学校是江苏省四星级重点高中,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研究基础。学校配备了省标图书馆,还与省教科院,南通教科研中心、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建立了密切的学术关系,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实践经验丰富:学校一贯重视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曾多次被表彰为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十五”“十一五”期间,学校在新课程理念引领下,完成了多项省、市级课题的研究,与兄弟学校合作的《心理教育与学科教学介入互动的实践研究》、《心理教育模式的实践研究》等亦均已结题,积累了丰富的材料与研究经验。

研究队伍精良:学校拥有大量的优质人力资源,课题主持人陈卫东是大市学科带头人,“十五”“十一五”期间主持、参与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核心组成员仇敏老师是专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区级心理健康学科带头人,先后出版心理类书籍二部,在省级刊物发表相关论文、案例50多篇,先后参与六项省市级课题研究,核心组成员肖德梅是大市优秀班主任、骨干教师,多次参加“国培”“省培”研修学习,经验丰富,参与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德育论文3篇获大市一等奖,3篇在核心期刊发表。薛永娟老师是江苏省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刘丹老师是南通市班主任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有10多名老师在市区优秀班会课及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中获奖。一支优秀的实验、研究队伍,倾注了大量心血,确保了课题的研究质量。

(三)抓好教师培训,加强研究力度。

  为了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形成特色,课题组十分重视对课题研究成员加强培训。在培训中,我们坚持内培和外培相结合的原则,不失时机地到外地学习经验,拓宽培训渠道。课题研究,采用网络主题教研、发放学习材料、专题培训讲座等形式定期举行专题学习,每学期都要进行课题研究情况分析会,并带动全校教师参与课题研究。

从名校取经,向大家学习,对自己叩问,潜心实践,用心思考,相互交流经验,研讨问题,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提升了自身素质,在经验交流与智慧碰撞中,开拓了研究思路。   

(四)探讨方式方法,确保研究质量。

理论讲座:学生中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往往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的方法,缺乏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和个性、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我校心理健康辅导老师仇敏、校医陈瑜王锦花定期为学生开展心理健康专题讲座,还特聘请心理专家来校辅导,从身心各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对他们一生的发展无疑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健康论坛:自课题研究开展以来,实验老师自觉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查阅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学习,消化吸收,将之应用到实际研究中,有的自觉渗透到本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推广经验,推动进程,课题组组织了多次心理健康论坛,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既有理论层面的交流,也有实践层面的探讨,既有经验的传授,也有疑难的辩驳,热情高涨,讨论激烈,效果很好。

案例评比: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评比活动,收到案例30余篇,评出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6项。肖德梅老师的《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周怀凤老师《高中生心理教育故事》、王东老师的《做一个破译学生心灵密码的魔术师》、吴燕老师的《老师,你是我心中的阳光》获评比一等奖。

心理辅导:我们将班会课、讲座的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有机结合,在上课过程中发现学生行为异样,下课后与之谈心,从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情绪、性格等方面进行了解,解决学生困惑不解的心理问题。思想偏激的,行为异常的,充分利用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和心理活动室来帮助这些学生。在整个辅导过程中都是以朋友的身份互动,同时也注意为这些学生保守秘密,让他们觉得安全、可靠,获得他们的信任,使他们更好地把问题拿出来共同解决。此类辅导及时、持续,甚至长期跟踪,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学科渗透:心理健康应该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始终,课题组所有成员,在教案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设定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并且在具体教学内容中时刻注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如在语文课中渗透意志、情感教育,在数学课中注重逻辑思维训练,在音乐、美术课中培养审美能力、情操等,并且在课后回顾中记下实验情况和感想。在课堂提问方式、课堂评价、课堂活动上注重学生的心理和感受,对不爱发言的学生进行鼓励,对发言不正确或有偏差的学生进行委婉评价,课堂活动时兼顾个别学生心理,尽量给差生机会,并且教会优等生帮助差生,从教给学生知识向培养学生做人靠近。

活动评比:为促进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组织了心理健康教育案例、主题班会、专题黑板报评比活动。对参评案例的真实性、案例叙述的完整性、案例选择的典型性代表性、案例撰写规范性都作了明确的要求,班会课评比中,老师充分展示心育技能、德育技巧,“心育”“德育”得以有机整合。参评的案例和班会对解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评比活动提高了研究人员心理辅导的理论素养与实际操作能力。

氛围营造:班级黑板报腾出一角、学校宣传橱窗开辟一版,《心理小报》每月一期,每人一份。心理健康知识的讲解宣传,使学生对心理辅导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更多的孩子能自觉远离心理问题,从而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看待他人,积极、主动地去配合老师。我们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与其他各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好青春期卫生课、心理健康辅导课,开展心理咨询,搞好心理训练,以预防和发展为主,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三、研究成果

历经四年多的研究,课题组出版《心灵之旅》专著一部,编撰《以心育德 以德养心》课题读本一册,发表论文30余篇,开设讲座30余次,收集案例50余篇。仇敏老师多次赴海门市中小学开设讲座,积极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四、研究体会

通过四年多的研究,我们体会到要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学校层面:学校领导重视,亲自参与研究的策划、组织与实施,保障实验的人力与物力的投入;学校要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校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学校要主动争取专家的指导,与有关单位结成共建关系,为教师提供理论上的支持与帮助。与家长建立有效的联系,吸引家长参与活动,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

教师层面:教师充分认识研究的课题对学生成长的迫切性,课题的研究对自身专业成长的重要性,积极投身课题研究,要善于学习理论,勤于实践研究,利用班会、讲座、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相关的心理学知识,组织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形式灵活多变,讲解复杂的心理学理论深入浅出,注意联系学生的经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学生层面: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深深体会到,如果能让学生充分理解心理健康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那么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学生也能真正成为课题的学习者,研究者,探索者,受益者,不会有抵触情绪,反而会主动掌握自我调适的能力,悦纳自己与他人,经常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

五、努力方向

积极推广已有经验:四年多的努力,我们摸着了门路,取得了一定成绩,接下来我们会积极创造条件,推广现有的成果与经验,加强校际间的交流与协作。在各学科中广泛运用渗透心育与德育整合的意义与重要性,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教科研活动,发展学生的智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做人。

深入研发校本课程:做好心育与德育整合相关的校本课程的开发,深入进行课件与学生学习资源的开发研究,避免出现高耗低效现象。使多媒体课件及学习资源的设计向系统的资料库、教学库的方向发展,为教师的二次开发提供方便。

全面提升研究成果:一大批研究论文,一个个学科经典案例,一本本校本课程无不印证着前阶段研究取得的成果之多。但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纸质上,建立“心育与德育整合实验”博客和网站,让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参与我们的研究,让更多更广的中学生及其家长分享我们的研究成果。我们还要做好个别学生跟踪记录工作,形成课题实验前测集、心理案例集。

结题有限,研究无限,展望未来,充满信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