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中同伴互相评价学习的能力培养研究》研究报告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20日 点击数: [添加收藏]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D/2013/02/653)

《语文课堂中同伴互相评价学习的能力培养研究》研究报告

缪爱明

一、主要研究成果

(一)出版专著                  

1.《语文课堂同伴评价》,缪爱明、宋伟、臧吉瑜、周徐兵著,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7月第1版(待出)

2.硕士毕业论文《高中语文课堂学生互评能力培养研究》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二)发表论文(主持人论文不完全统计)

    1.《语文课堂中同伴互评学习能力的培养》,臧吉瑜、缪爱明,《教学与管理》2016年第3期。

    2.《基于双主体性协调统一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臧吉瑜,《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年第2期。

    3.《工程视野下的阅读教学思考》缪爱明,《教育研究与评论》2015年第8期。

    4.《“我”在记叙文中出现的四种情况》,臧吉瑜,《语文教学通讯》2013年第12期。

    5.《基于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臧吉瑜,《教育探索》2016年第6期(待发)

    6.《名师公开课应具有的特性》,臧吉瑜,《教学与管理》2014年第6期。

    (三)获得奖项(主持人获奖不完全统计)

    1.臧吉瑜2015年获南通市语文教学微课比赛二等奖

2.缪爱明2013年获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成果评比一等奖、江苏省2013年教学成果二等奖

二、主要研究内容

 

    1.高中语文课堂学生互评能力概述

1高中语文课堂学生互评能力的定义

    课堂评价能力的定义

    ‚课堂互评能力的定义

    ƒ高中语文课堂学生互评能力的定义

2高中语文课堂学生互评能力培养的意义

    促进自我反思

    ‚提高学习效率

    ƒ优化课堂结构

   3高中语文课堂学生互评的现状

    学生互评意识缺失

    ‚教师“元评价”乏力

    ƒ“线性”课堂评价阻滞多元评价

   4高中语文课堂学生互评现状产生的原因

    传统课堂文化与互评机制的悖逆

    ‚学生和老师的课堂角色固化

    ƒ学生和老师的评价策略缺失

    2.高中语文课堂学生互评的衡量指标

    1学生互评衡量的有效性指标

    量化指标

    ‚专业指标

    ƒ发展指标

    2学生互评衡量的阶段性指标

    初始阶段指标

    ‚培养发展阶段指标

    ƒ成熟提升阶段指标

    3学生互评衡量的综合性指标

    选择、评价、运用的评价指标

    ‚参与、合作、互惠的评价指标

    ƒ分解、整合、提升的评价指标

    3.高中语文课堂学生互评能力的培养策略

    1历练教学语言,提高课堂用语质量

    用语准确、规范

    ‚用语灵活、新颖

    ƒ用语专业、有效

   2针对不同课型,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技巧

    阅读教学课堂中学生互评方法指导

    ‚作文教学课堂中学生互评方法指导

    ƒ作业评讲课堂学生互评方法指导

    3更新课程理念,创设学生互评的良好环境

    转变教师与学生的传统思想

    ‚组织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ƒ转变评价方式,鼓励学生互评

   三、主要成果价值体现

  (一)理论价值

   1.准确界定了本课题的核心概念及研究内涵。

同伴互相评价:本课题指的是学生用口语对本班同学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互相评价。目前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主要有四种:即教师的评价、家长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的互相评价。本课题侧重研究最后一种,即学生在课堂上用口头语言对同伴学习语文情况进行的评价。

以此为研究侧重点的意义在于:进一步促使学生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增强学生积极对照他人、唤醒自我归认的意识,培养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运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研究教师对学生互评所应采取的评价原则、特点和策略。改变教师评价的主导地位,唤醒学生互相评价的主体意识,还学生一个真实的自我体验;从主要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结果、语文学习水平转向重视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以及学生在此过程中的情感与态度;从目前课堂教学主要以“师生互动”的对话方式转向主要以“生生互动”对话方式,以期在口语交际中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善于倾听,敏捷应对,进一步增强学生人际交往的生存与发展能力。

语文学习方面的评价能力:应该是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包括观察能力、听话能力、记忆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作文写作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等。比如一个学生要对同伴回答问题作出评价,首先要观察同伴的姿态,聆听每一句话,记忆其主要内容;其次要根据学习目标和要求理解老师或同学提问的目的;第三,对同学答问的好坏优劣还要进行分析比较;最后,要以恰当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书面或口头表达能力)。因此,评价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

培养:对学生语文具体评价能力的培养需经历四个过程,即指导学生能够确立语文学习的评价标准,指导学生懂得恰当地根据评价情境,指导学生掌握设计语文学习的口头语言评价方法,指导学生很好地利用评价原则、特点和策略。

   2.以专著的形式对语文课堂同伴评价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论述。

    课题组对专著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理论联系实际,勇于挑战难点和疑点,观点具有鲜明的前瞻性,实践操作具有可借鉴性,以下是条分缕析的专著目录。

第一章内涵界定/一、同伴评价概念/二、同伴评价功能/三、同伴评价类型

第二章现实透视/一、不知评价同伴什么/二、不知如何评价同伴/三、没有机会评价同伴/没有发挥应有效应

第三章基本原则/一、以知促评/二、以评促学/三、以学促行

第四章平台结构/一、强化预习/二、巧设问题/三、充分讨论/四、多元展示/五、着力思维  

第五章互评策略/一、本质再现/二、目标考量/三、综合决策

第六章互评方法/一、赞扬式/二、商量式/三、追问式/、总结式/五、逗趣式

    第七章指导策略/一、科学指导学法/二、创设选修课程/三、加强口语训练/ 1.激发,勇于表达/ 2.引领,学会表达/ 3.灌输,必须表达/ 4.创境,能够表达/四、甘当学生配角

第八章课堂文化/一、灵活使用课堂用语/二、基于核心素养培养/三、让每名学生做到最佳/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五、坚持民主平等自由观。

   (二)实践价值

1.促使研究组成员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牢固树立树立新课程教育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评价水平,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高阅读教学课堂、作文教学课堂、作业评讲课堂的45分钟的效益。

尤其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中较为扎实地做好了如下工作。�1)加强口语交际教学。一是头脑风暴法,首先引导学生在组内互相问答,把生字难词、文学常识、时代背景等识记性基础知识展示出来;其次在组际分享交流,如两两小组结合,统一话题,集思广益,进行课文内容、写法、语言欣赏等能力维度的表达性展示;第三师生深度研讨,教师提出话题,学生畅所欲言;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话见解。二是综合演绎法,如采用角色朗读、课本剧表演、说评书等等。三是专题展示法,如现场辩论会、诗歌朗诵会、知识擂台赛等。�2) 精心设置问题情境。问题设置方式主要有激发式、诱发式、情境式、悬念式、连锁式、对照式等,使质疑、设疑、激疑、释疑有机结合,为学生评价同伴学习能力提供载体。�3)经常组织大家讨论。从内容上、从写法上、从课文内容的前后联系上、从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上、从题目上引领学生讨论。教师的讨论式总结、提问式总结、归纳式总结、练习式总结、自主性总结,尽可能做到交错使用。(4)甘于当好学生的配角。课题组成员明白了教师可以有适当的示弱的重要性,让学生有发现的成功感。(5)尽可能做出评价示范。课题组成员对自身的课堂评价用语原则与方法、特征与策略基本上了如指掌,并能灵活运用。

2.促使学习的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

学生基本掌握了语文课堂互评的方法和技能,包括语文各文本的文体特点,互评的专业术语,严密的逻辑思路套路;学生课前要掌握详细的并且有侧重的,与本课讨论相关的资料内容,并且能根据这些内容总结出发言的内容,同时与别的同学的发言进行比较,从而得出自己的看法,参与评价交流;学生更加注重合作学习,不单单再依靠个人的力量,更加要依靠团体的力量,合作讨论,小组与小组之间展开讨论,展开互评;学生初步形成较强的学科探究能力,能由此及彼,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者,能从一次次的课堂互评实践活动,提升自己语文学科的探究能力,使自己具有越来越强的评价能力。

3.尽管教学实践主要在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南通市天星湖中学、南通市东方中学、南通市农场中学的课题组成员中分别进行,但课题组形成了基本一致的《语文课堂学生互评的衡量指标》和《语文课堂学生互评能力的培养策略》,规范性、条理性、科学性、生动性和激励性得到了有效的体现。

高中语文课堂学生互评,本身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学生不断提高自身语文素养的过程,在量的不断变化中,课题组在不断检验、修正学生互评行为,并形成了具有个性特色的互评指标。这些指标包括有:(1)学生互评衡量的有效性指标(又分为量化指标、专业指标、发展指标);(2)学生互评衡量的阶段性指标(又分为初始阶段指标、培养发展阶段指标、成熟提升阶段指标);(3)学生互评衡量的综合性指标(又分为选择、评价、运用的评价指标,参与、合作、互惠的评价指标,分解、整合、提升的评价指标)。

在语文课堂学生互评能力的培养策略上,课题组成员能够力求做到:(1)历练教学语言,提高课堂用语质量(用语准确、规范,灵活、新颖,专业、有效);(2)针对不同课型,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技巧(阅读课、作文课、讲评课);(3)更新课程理念,创设学生互评的良好环境(转变教师与学生的传统思想,组织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转变评价方式,鼓励学生互评)。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些指标和策略还有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的必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