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三风”及解读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7年09月01日 点击数: [添加收藏]

天中“三风”及解读

校风——明德正行,穷理致远

学风——思齐、乐学、躬行

教风——人本、合作、创新

 

校风:明德正行,穷理致远

“明德”即彰明伦理,完善品德,它具有理解、普及和恪守道德之本义,包含知礼明分、诚信仁爱、重义轻利、自强不息的道德准则,符合我校用蕴含于文化经典中的为人处世、齐家治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滋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濡染学生健全人格之德育追求。

“正行”即恪守正道,弘扬正气,秉持正义,做有责任心的人,做诚实守信的人,做有益于他人、有益于团体、有益于国家的人。这是一种品质、一种修养、一种操守,充盈着人对自身严格的担当意识和高尚的道德襟袍。

“穷理”即穷究自然之理。要引导师生永不自满,不断进取,锲而不舍地学习,走持续发展之路。教师应该在“文化校园、我的课堂、教学反思”中教书育人,成为科研型、学者型教师。学生应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讲求智慧学习,成为品学兼优的人才。

“致远”即与时俱进,追求高远,崇尚吾人之理想,渊邃吾人之情怀。

 

教风:人本、合作、创新

人本:即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从人出发,回归到人。自治、自律、自强,同他人和社会保持一种积极的互动关系。好的影响是人的社会责任感,追求真理,学做真人,具有利他性;好的影响是人的社会善恶感,平等待人,宽容他人,乐于助人,具有公正性;好的影响应该是人身心的和谐度,重视个性发展,文理兼修,情智相融,做素质见长的发展的人。

合作:是师生、生生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并获得进步的高效形式。每个个体都有不可估量的内在潜质。面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我们应立足于让每个学生在可能发展区和最新发展区,最大限度地挖掘潜能,获得最优发展。以构建“我的课堂”为目标,以改变学习方式为重点,以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为着力点,以优化非智力因素为着眼点,以不断总结反思为生长点,在互助合作的学习中完善自我,即“端正态度自觉学,明确目标主动学,讲究方法高效学,相互合作拓展学”。这是我们对高效学习的提炼。科学支配时间的习惯,高速快捷的学习习惯,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这是我们倡导养成的三大习惯。

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灵魂。信息时代是以不断创新的知识和文化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其核心在于创新。我们必须把创新教育放在教育的重要位置,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教育,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强化他们的创新欲求,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学风:思齐、乐学、躬行

思齐。孔子云:“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识是说看见一个有道德、有学问的贤者,就想达到他那个境界,跟他在造诣上有同等成就;如果看到不贤的人、坏的人,最好当作自己的镜鉴,藉以自我反省。学校德育应该把做什么样的人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德育应该以人之为人的生活世界、精神世界为底色,以人性、人品、人格为底线,培养人的善良、正直、诚信、同情、宽容、谦逊等关切的品质,并由此生成学生的道德自觉和人格自律。

乐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学习的至上境界,是学习的健康心理,是学习智慧的灵魂。“乐学”的境界往往表现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悠然心会、深得吾心;表现为内心的敞亮、视界的澄明、思想的祛蔽、潜能的显发。

躬行。知识关乎事物,实践关乎人生;拥有知识的人只能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而拥有实践的人却能在石头里看到风景,在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苏霍姆利斯基说:“在学校里所获得的知识分量和智力发展程度之间,是不能划等号的,虽然后者也有赖于知识的分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的是活动、实践、躬行对于掌握和领会知识的意义。

 

南通市天星湖中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