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教 科 研 工 作 总 结

文章来源: 作者:教科室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20日 点击数: [添加收藏]

教 科 研 工 作 总 结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教科研工作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教育科研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宗旨,以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为研究重点,坚持一个中心(即教育科研工作与课堂教育教学紧密结合),实施两项策略(即在实践中研究,用实践的方法进行“三教合一”;聚焦课堂,研培结合,及时总结),做到三个服务(即为学校的发展服务,为教师的成长服务,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服务),形成四个观念(问题即课题、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即研究,课堂即实验),努力促使我校的科研工作与学校教育改革齐肩并进,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为夯实学校的发展内涵和办学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内容

(一)、加强自身建设,规范科研活动。

  1、教科室在学校大力支持下,重视自身机构建设,学习有关教育科研的图书资料,明确课题组工作常规,形成课题组、教研组联动的科研工作机制,使教科室在教师科研业务管理的工作更加科学化。

  2、规范、强化课题组活动,充分发挥课题组的功能,抓好课题组常规建设。

    发挥课题主持人的核心作用,鼓励课题主持人要“真抓”、“巧管”。教科室对课题组活动的管理做到“五结合”:热情服务与严格要求相结合,按章办事与灵活机动相结合,一般问题与特殊问题相结合,主持人的主导作用和组员的主体作用相结合,课题组活动与学科组活动、学生课程相结合。从而建立一支以课题主持人为主、结构相对完善的教学骨干队伍。

 (二)、深化校本培训,提升科研能力

1、多渠道、多层面、多方式开展科研培训,全面提高科研认识,学习推广先进经验,把握科研方式方法,促进教师学术水平、综合素养和教育创新能力的提高,形成科研兴校的良好氛围。

2、发挥校园网培训优势,深入挖掘网络教育资源,使校园网成为发布信息、家校联系、介绍科研理论、学生心理咨询、开展网络备课的重要平台。鼓励教师创立自己的教育博客,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培训,交流磋商,发挥全体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创建学习型、科研型教师,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注重读书,为教师创设自主学习、潜心研究、勇于创新的工作氛围,引导教师养成勤读书、善反思的习惯,使教师在读书、反思中实现精神和气质的熏陶,智慧和思维的启迪,思想和理念的提升。

4、加大科研骨干培养力度。通过名师工作室这一平台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成员在教科研工作中的示范带头作用,使其成为学习与思考的先行者,成为教育改革的组织者和推进者,成为成功教改经验提升的服务者。

5、继续拓展学习空间,开阔老师们的科研视野,丰富大家的科研知识。采取的途径有:请进来——邀请专家作专题讲座。走出去——认真组织有关教师参加听课、培训活动,与专家名师面对面交流、近距离接触,向兄弟学校的同行学习切磋。读进去——引导老师充分利用图书室、自己和其他老师自订的教育教学杂志资源、积极阅读,认真摘录,内化认识,不断夯实自己的理论基础。写出来——撰写教育教学随笔、教后记、读书心得、观看教学录像后写评析、编制试卷……通过种种形式巩固所学,融会贯通,加快成长。

三)、扎实课题研究,提高科研成效。

教科研工作的中心工作在课题的管理和研究,课题实施工作情况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水平。 

1、教科室把课题研究作为教科研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加强课题研究工作,立足实效,促其发展,不断提升课题研究的品位,从而提高科研成效。

 2、坚持“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以研促改,以研促学”的原则,促进“教研互动、教研相长”氛围的形成,把课题研究融入课堂,融进班级管理、学生管理,更多地从实践层面上去研究,力促教科研和日常教育教学真正水乳交融、互动相长,充分发挥教科研服务和指导教育教学的功能。

3、重视教科研资料的收集。教科研的活动过程、活动效果、问题纠错等记载以及活动痕迹是我校校本教研走向纵深的宝贵资料。

4、课题组长要经常深入课堂,了解日常课堂的教学情况,听课评课,及时发现问题,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做到课前有准备、课后有评价。期末上交各类课题研究资料,并组织课题资料检查。

四)、丰富教研活动,拓展科研内涵。

1、加强教科研全程管理,加强校本研究,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实现教师的“研训一体、做研一体、学研一体”,引导教师在合作与分享、学习与感悟中共同成长,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使教师脱颖而出。

2、继续通过与进修学校专家结对、与课题协作组学校结对及校内教师结对三种互动方式,“专家引领、骨干示范、同伴互助”,实现教师专业上的引领,加快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步伐

3、加强笔耕工作,进一步抓好教师科研论文的撰写、参评和投稿工作,使教师学会透过事物的表象抓本质,学会在透过教育现象中抓规律,使教师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确实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促进科研成果的推广和运用,为打造学校品牌贡献力量。

4、聚焦课堂,采取写教学随笔、教学日记、教学案例、教学故事,读教育名著,开展教学反思、教育论坛等研究方式,促进教师人人成为研究者,形成教科研校园文化。

5、做好校刊校报和师生文集编辑工作。校刊校报,既是教师理论学习的场所,也是教师研究成果发表的场所,本学期将继续积极发动每位教师参与到刊物的投稿、编辑工作中来。

三、主要工作成果

本学期,教科室继续扎实工作,高标准、严要求地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开创我校教育科研的新局面。具体工作成果列举如下:

1.积极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认真编好一周一次的《星湖校园文化周报》,与政教处、团委紧密配合,认真搞好读书节、班会优课评比、经典阅读竞赛等工作。确保“唱响一歌、推荐一书、时评一篇、鉴赏一文、收看一台”正常运行,不断强化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关注度、对艺术的敏感力,对素养提高的自觉性。

2. 以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为研究重点,努力促使我校的科研工作与学校教育改革齐肩并进。本年度,2个省级课题和8个市级课题全部结题,并有两个课题荣获南通市优秀课题一等奖和三等奖,有一人被评为开发区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有一人被评为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同时,有三个课题被江苏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列为省“十二五”课题,有两个课题被列为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

3.加强教育科研普及工作,认真选编教师论文,确保一学期一期《星湖文苑》正常出版。积极推荐论文,参加师陶杯、金帆杯、五四杯、南通市班主任论文、南通市教师专业成长杯征文竞赛,确保我校教师获奖数,与四星级学校相匹配。

4.做好教科研奖励工作。对教师教科研成果的统计和核定是常规工作,工作细碎繁琐,也非常容易有矛盾,刊物档次的核定,论文还是教育小品文的鉴定,都十分令人头疼。但是,做好了这个工作,对全校教科研氛围的形成有非常强烈的导向作用。2010年的课题第一次进入了奖励范畴,今年的课题申报就极为踊跃。经过一个月的辛苦工作,现在已经完成奖励金额的核定和发放。

5.注意深入课堂,了解学校日常课堂的教学情况,搞好听课评课工作,及时发现问题,总结、推广先进经验。由于学校行政听课组全体成员的以身作则,学校行政听课得以正常进行。

6.注意培养青年教师,为他们成长搭建舞台。本年度,与教务处紧密配合,举办了开发区优课评比活动,并认真组织进行了点评。在学校举办的《作文教学的品质》、《阅读教学的品质》等大型教研活动中,有序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活动。

7.认真组织好名师工作室工作,并尽可能促使天星湖6个名师工作室与开发区事业局整体工作的紧密配合。通过开设区级公开课和教育热点、难点论坛讲座等方式引领教师成长,通过“名师讲坛”、“名师讲堂”、建立实验基地等形式引领课改工作。

8. 做好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工作。2011年4月份黄夏炎被评为南通市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先进个人,同时,我校成为南通市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先进单位。经过了半年多的精心准备,在十二月初终于迎来了省卫生厅和教育厅的健康促进金奖学校联合评估验收,从评估现场反馈看,通过金牌验收比较乐观。

9.做好金钥匙杯科技知识竞赛的组织工作。由教科室和政教处组织的金钥匙科技创新大赛是省教育厅批准的全省性比赛,经过初赛和最后的决赛,我校最终获得三个省一等奖,五个二等奖,学校获得科技创新先进学校称号,徐校长获得优秀青少年科技教育校长称号,刘郇老师获得青少年科技教育优秀辅导员称号,吴冬杰、黄夏炎、赖军获得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个人称号。

10.加强宣传报道,做好办学成果和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工作。针对学校办学情况和特色,不定期对外宣传报道;与各级报刊及教育教科部门沟通联系,为教师展示教育教学成果提供便利条件。

在新的学期,教科室将紧紧围绕“以课题带动内涵发展和新课程的实施”,与广大教师团结一致,群策群力,真抓实干,研培结合,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学校在新的学期里形成新优势,再上新台阶而努力。

 

                              天星湖中学教科室

                                 2012-01-11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