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以思维训练为核心”的作文课范式与案例(缪爱明

文章来源: 作者:教科室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29日 点击数: [添加收藏]

构建“以思维训练为核心”的作文课范式与案例

             缪爱明

一、内涵阐述

以思维训练为核心”的作文指导课,即教师借助于认知规律,通过典型示例导引,使学生在自由发表见解、充分讨论分析的基础上不知不觉得到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的训练,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对有关示例立意选材、谋篇布局、语言运用等方面的规律性认识;并以此为参照标准,依据老师本堂课呈现的写作题目和要求,自我进行举一反三式构思和练习。

二、操作要领

   “以思维训练为中心”的作文指导课共有六环节:

   1.示例导引。

   把典型的作文(文章)例子介绍给学生。这里的典型不一定是范例,也可以是误例。例子,首先要有启发性,使大家有话可说;其次是可比性,使大家能够清楚地看到鲜明的特征。例子可以只选一个,最多不超过三个,并且之间要有层递性,呈现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所举例子要编号,或把题目写于黑板上。

   2.分析比较。

   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的例子或在课前印发给每一位学生看,或在课上朗读给学生听。在把一篇或几篇文章介绍给大家时,教师事先不要有任何褒贬情绪流露出来,要让大家充分发表意见,教师不要轻易地表态,明确地站在哪—方,否则,很容易影响讨论的气氛。时间可放至25分钟左右。

   2.归纳要点。

   在让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还有一个引导的问题需解决。往何处引导?主要依据三点:一是围绕下面即将要进行的本次作文训练目标,以便学生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一是示例特点与相关文体特征之比较,以便寻找规律性的东西;一是本班学生写作实际与本次作文训练目标之间的距离,以便从中发现问题对症下药。所归纳的要点,应该是通过比较或印证后对规律的正面揭示,要点不易多,一般不要超过 5点,突出训练重点。这一步可与上一步骤同时进行,也可以分析比较后让学生逐一归纳。

   4.呈现目标。

   这个目标即是第三步归纳的要点,也是本次作文的训练目标。紧接着出现作文题目,一般以半命题作文为主,应较宽泛。这里的作文题目的取材和立意,不应该跟示例一致或基本一致,必须与示例保持相当大的距离,以便写作者展开想象的翅膀。但是文体或训练重点应该相吻合。这一步时间控制在3分钟内。

   5.调动情感。

   教师的引导可由示例延伸过来,过渡到所要写作的内容或形式上去,起诱导、暗示和激发的作用。但不替大家指路,不帮助构思,力戒请学生站起来介绍自己的构思或搞所谓的“口头作文”;教者主要是从宏观方面调动大家的写作情绪。时间控制在半分钟。

   6.明确要求。

这里的要求指的是作文题目中的笼统要求,是对大家的要求,是统一的要求,是普遍性的要求,而不是立意、取材和构思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后者要求是不宜统一的,应该给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这一笼统要求如果在第四步已经相当明确,这第六步可以省略。在实践中,针对第四步出现的作文题目,多多少少还有一些要求需要补充,比如说明交作文时间,回答有些同学的疑问等。这一步也不超过1分钟。

以上六步总时间控制在45分钟内。学生利用下一堂课完成作文,课间10分钟可供学生在休息的同时进行构思。这个指导课模式,最好与作文讲评课结合起来,因此所选择的评点示例,应主要来自于学生前一次所写的作文。

  三、课例展示

1.示例导引。

师: 昨天发了几篇文章给同学们,大家想一想在描写人物上有哪些方面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本课交流一下研读的体会。

(板书:如何写人)

2.分析比较。

第1篇文章,你读后第一感觉是什么?你能说说写了哪些事情吗?这些事情,不你认为可以去掉哪些呢?刚才有同学说写人的文章要具体,其他同学是怎样理解的?在“写人不离事”和写几件事为宜的理解上,我们现在是否可以形成基本的看法?写一件事和写几件事,在写入文章中有什么区别呢?赞同他观点的同学能不能帮他想个办法,去掉其中的一些?其他同学有不同的意见吗?大家觉得这个揭示主旨性的语段是放在文章中好,还是不放在里边好?看来,写记叙文的“度”还不太好把握,既要具体细腻,又不能罗嗦琐碎。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今天我们的讨论主要在写人方面,大家能不能形成一些相对集中的共识?┅┅

3.归纳要点。

                             如何写人——让人物立起来    

                           

具体:借助于独特的事情;

                             形象:以描写性文字见多;

                             生动: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板书)

   4.呈现目标。

   本次作文题目是“我的x x x”(板书)。这里可填写老师、同学、父母及其他与我有关系的又是我熟知的人。字数800字左右。

5.调动情感。

   有人说,最熟知的人,往往是我们最不了解的人,什么原因不识庐山真面目呢?只缘身在此山中,熟视无睹、习以为常了。其实,只要我们闭着眼睛想一想,我们的同学、老师、亲人就会一一浮现在我们的眼前,他们都是活生生的,都有独特的个性,都是了不起的“这一个。”现在就看大家各显神通了。

6.明确要求。

   至于要求,就是板书在黑板上的这些内容。有没有同学有疑问?……请大家开始构思。

  四、课例反思

  1.把评析与写作紧密结合,由形象接触到抽象感知,让学生心里产生亲切感的同时,写作思路也发生较大幅度的正向迁移。

   指导课上的评析文章与教科书中的一篇篇课文有何区别?首先,由于所选评析文章符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使学生没有了认知感情的隔阂;其次,所选赏析文章一般是千字文,不像教科书中的课文动不动就是几千字,易于学生驾驭,相关的技法与技巧也容易借鉴;第三,所选评析文章不一定篇篇都是精美的,有的还有明显缺陷,使得学生有话可说,便于调动其主动发言的激情和积极培养求异思维能力。

   把评析与写作紧密结合,是不是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紧密结合的翻版?绝对不是。其读写结合的理论当然是一脉相承的,但是,在作文指导课上把赏析与写作紧密结合,其训练方向更专一,训练目标更明确,训练任务更落实,训练效果更理想。而且由于选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学生的分析、比较、演绎、归纳、涵泳、体味、反三等能力得到大力培养。

  2.把搀扶放手巧妙结合,从模仿写作到独立写作,使学生具有广阔的思维发展空间。

由于学生拿到手的评析文章的不确定性,使得他们始终对文章保持了一种新鲜感;由于“目标呈现”之前教师指导意图的不明确性,使得学生具有了大胆思考、自由表达的余地。我不赞成教师把自己对题意的理解告诉学生,这样势必会使学生的思路受到限制,其效果充其量不过是复述教师的看法而已。在学生对评析文章讨论的过程中,由于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地出现,使得学生成为了知识的发现者,也使得评析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方面是暴露学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学生展示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创新成果的过程。这里不仅允许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答案,而且鼓励学生独辟蹊径,其评价具有开放性。该模式较充分尊重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使教学过程很好地完成了“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从依赖到独立的转化过程。随着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那么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必将由弱而强,由小到大。

   3.把指导评讲前后连贯起来,为构建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的作文系列训练提供了条件。

从训练的内容来看,应有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等各种写作方法的训练;应有审题、立意、构思、行文和修改等各个作文环节的训练;应有记叙文、散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等各类文体特点把握的训练;应有命题作文、选题作文、自拟题作文和给材料作文等各种作文方式的训练。从训练的步骤来看,应与基础训练(比如观察生活、积累生活、课外阅读、课余练笔)、技巧训练(比如怎样快速审题立意,怎样快速构思,怎样快速行文,怎样快速修改)、速度训练(比如40分钟完成800字,当堂交文)结合在一起。从训练的过程来看,要把思维训练贯穿始终。具体说,应有思维程序的训练,比如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系统化和具体化;应有思维品质的培养,比如思维的广度、思维的深度、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独立性、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批判性;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调动主体性、强化实践性,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应教会一些思维方法,如扩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平面思维和立体思维、刚性思维和柔性思维、封闭思维和开放思维、单向思维和多维思维、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等等。  

由于评析的文章在相当多的情况下是来自学生上次训练中不同层次的作文,这不仅有利于巩固和强化前次作文的训练要求,而且有利于从前次作文中派生出新要求,以达到把作文训练目标不断向更高层面推进的目的。

  4.“以思维训练为核心”的作文指导课,不仅遵循了认知发展规律,而且适应了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先评析后归纳再呈现目标,是在理论联系实际,是在诱导学生认识、了解知识的意义,激发学生对知识产生求知欲望。对示例的讨论与分析,不仅加强了作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而且使学生易于觉察事物之间的关系,掌握新旧训练内容的共同点,促进知识正迁移。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概括,是实现正迁移的最佳途径。

   “以思维训练为核心”的作文指导课遵循了学习内容要坚持适度、新颖的原则。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智力起源》一书中写道:“可以看到,一个人既不注意太熟悉的东西,因为司空见惯了。他也不注意太不熟悉的东西,因为和他的‘图式’中的任何东西都没有联系。”指导课所选评析示例必须要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增加新的知识点,并且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样,学生才能跃跃欲试,争取成功。

  “导引示例”的不确定性、“分析比较”的开放性、“归纳要点”的参与性、“呈现目标”的关联性、“调动情感”的自然性和“明确要求”的简洁性,均为写作主体在审题立意(确定中心思想)、谋篇布局(编写作提纲)和自行表达上,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满足了他们心理活动的创新需求。


分享到: